章魚網 | 免費申請 Join Free | 登入Login 
新竹五十三庄廟會消息公告欄
敬悼杏壇、詩壇耆老蘇子建老先生仙逝
己亥年樹林頭境福宮巡庄安營

敬悼杏壇、詩壇耆老蘇子建老先生仙逝

恭祝 山神老爺聖誕
2019-04-26 21:50:18閱讀數:560
分享share
推薦
敬悼 

新竹國小退休教師


竹社榮譽理事長


杏壇、詩壇耆老


蘇公子建老先生仙逝


 


以前在廟裡効勞時,聽ㄚ桑ㄚ婆們說過前輩們的事蹟,包括前輩在祀宴時,任何一家端來的佳餚都能夠現場出口成詩。


其實聽到當下我根本無法置信,雖然王爺宮就位處於聖廟、文昌宮與明志書院間,但我實在難以想像能夠如此漢學功力深厚的人會出現在這樣的廟宇裡。直到我發現上百年歷史的詩文社團竹社的傳人蘇子建老先生也是廟邊出生,才相信原來這間廟真的曾有這樣的文人信徒。(北門街開繡莊的寶珠婆婆也是這裡出生,中研院李遠哲博士也是。)


雖然我和蘇子建老先生一直都是緣慳一面,即使相見也不相識,但是從廟裡出出入入的ㄚ桑ㄚ婆們的口中,久仰他的大名。


平仄聲韻是一門學問,不要說寫詩填詞我完全沒本事,光是一篇現成的詩詞、祝祭文要我用漢音吟誦,我也沒那個能力。但是漢音吟誦確實才是傳統華語韻文的正統。


(順便一說:之前顧廟邱家老夫婦中,那位阿婆的弟弟王沛裕老先生下週出殯,他的祖父-仁醫王君哉老先生也是在廟裡効勞一生的。)


以下是網路上拷貝的竹社介紹,竹社雖然叫作竹社,但實際上並沒有死板板限制在北郭園竹社&潛園梅社的吟詩作對老路,而是很活潑的漢文詩詞創作賞析&母語學習交流的社團。


(原文網址 https://blog.xuite.net/wuchhs120/twblog/115602784-%E6%96%B0%E7%AB%B9%E8%A9%A9%E7%A4%BE%E8%88%87%E8%98%87%E5%AD%90%E5%BB%BA%E8%80%81%E5%B8%AB )


新竹市古稱『竹塹城』;清朝時為淡水廳治所在地(詳見拙作『竹塹城之沿革考』),道光以至光緒乙未(西元1895)年止,竹塹城進取科舉人士有進士、舉人、秀才等230餘人之多,可見人文之盛,堪稱北台灣之冠。


    道光29(西元1849)年竹塹城巨室林占梅營建『潛園』爽吟閣,廣邀海內外名士以吟詠為樂,客寓潛園成為吟侶;主人更著《潛園琴餘草》8卷傳世,但當時未有結盟成立詩社之名。咸豐元(西元1851)年,進士鄭用錫及其次子鄭如梁開始營建『北郭園』,作為讀書自娛之所;鄭用錫早在道光3(西元1823)年考中進士,稱譽為『開台黃甲』。鄭進士告老還鄉後,主持『明志書院』教育鄉里子弟,及從事公益活動,北郭園無愧為進士宅第;從此竹塹城的內外公館之「潛園探梅」和「北郭煙雨」同列為竹塹八景,騷人墨客慕名踵至,冠蓋雲集。北郭園常邀士大夫酬唱,鄭進士著有《北郭園詩鈔》,酬唱的詩甚多,可想當時之盛況。


    咸豐7(西元1857)年77日,鄭進士長孫鄭景南邀其勝友7名,祭祀奎星組織『斯盛社』,並請鄭用錫為盟主,是為文獻上最早的詩社;咸豐8(西元1858)年用錫病逝,斯盛社逐漸被人遺忘。同治2(西元1863)年,『竹社』及『梅社』先後成立;竹社集科舉得意者,以北郭園為雅會之所,而梅社多半為未成名之童生,以潛園為切蹉之地,無形中形成分庭抗禮的局勢。光緒12(西元1886)年,苑裡茂才蔡啟運移居新竹,多方撮合將竹社與梅社合併為『竹梅吟社』;重振旗鼓,百家齊鳴,盛況一時。


    中日甲午戰爭,台灣遂為日本的殖民地;蔡啟運隱居林下,後移居中部櫟社,舉人鄭家珍等內渡避亂,待亂平回台,因此竹梅吟社的活動自告曲終人散。日人據台期間,辦理日式教育學制,推行「皇民化」運動;但此間文人相率結成詩社,鼓勵青年學子學習漢文。民國8(西元1919)年,鄭家珍由泉州回台設帳授徒,12年在北門吳厝講授詩學,成立『耕心吟社』;那時,全台之詩風正盛,連雅堂於翌年創刊並主編『台灣詩薈』,促使詩社活動蓬勃展開。於是,新竹各地以塾師主盟的詩社,有『讀我書社』、『切磋吟社』、『柏社』、『來儀吟社』、『漁寮吟社』、『青蓮吟社』、『大同吟社』、『竹林吟社』等等,如曇花一現的產生數十詩社,到處詩聲朗朗不輟,竹梅吟社則在光緒23(西元1897)年恢復稱為『竹社』。


    竹社從咸豐時兩大名園開始結社算起,在竹塹城的新竹之傳統詩壇,已經有150年的歷史了;自從民國28(西元1939)年,社長鄭養齋逝世後,竹社遂不置長,改以總幹事綜理社務多年。新竹縣市分家後,本市於西元2000年依人團法成立『新竹市竹社』迄今,竹社亦名『新竹詩社』。首任理事長蘇子建老師。當下的社員都是蘇子建老師的門徒,開辦詩學班、推廣鄉土語文教育、舉辦各地詩社的聯吟詩會,已經有19年的歲月。


 


上一篇      下一篇